Wednesday, August 29, 2012

2012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 目錄!

這篇目錄整理的哲學大逃殺紀錄,是來自我們在今年暑假舉辦的兩次簡單哲學講座:
哲大逃殺是一個設計來讓大家可以面對面一起討論那些可能困擾自己許久卻找不到人討論的哲學問題的遊戲,在歷年來舉辦的哲學營隊裡都會安排不少大逃殺的時間,隨著主持大逃殺的經驗愈來愈豐富,討論的品質也愈來愈好。今年(2012)暑假我們舉辦了兩次簡單哲學講座,也安排了許多大逃殺的時間,但一方面,我們希望可以讓每個問題都盡可能獲得充分的討論,另一方面卻又期待每個人心裡想問、想討論的問題都可以被討論到,因此每一個問題能夠開放討論的時間仍然相當有限,殊為可惜。

因此,我們將這兩次哲學講座的大逃殺紀錄打散,分成九個類別(並沒有分得很嚴謹,請見諒),貼在簡單哲學作業簿,讓不管是參加哪一次哲學講座,或者其實沒有參加過今年暑假的哲學講座的朋友們,都可以有一個公開的共同空間,繼續把自己想討論、想說的話,在這個空間裡繼續發揮!

以下是打散後的哲學大逃殺紀錄之目錄,感謝花了許多時間幫我們排版!



以上的分類並非絕對的領域區分,只是為了把較類似的議題擺在一起,讓對某類問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交叉參考和討論。畢竟像死刑的問題其實也可以算在公共事務篇裡面,但一方面因為公共事務篇的文章已經很多了,二方面,死刑問題的討論也牽涉到不少法律與政治哲學的討論,因此最後決定把它歸在法政篇;而許多公共事務篇的問題其實也都是倫理學篇可以收錄的問題,但是因為問題比較貼近生活,算是倫理學的應用領域,所以還是把倫理學篇保留給更貼近倫理學理論的問題。

Tuesday, August 28, 2012

2012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人生意義與師兄篇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 20120723(A3)/意義的好壞

鱷魚 當我們說一件事情「有意義」時,這個辭的內涵有無包含好壞的評價性概念?
SM 行為或事件有沒有意義,要看當事人的判斷;好壞也是當事人的判斷。至於好壞和意義則可以是沒有關聯的。
鱷魚 我們討論的結果是,他認為意義因人而異,而意義是否有好有壞也是因人而異,所以無法判斷。
Kris 說一件事有意義可能是好的,可能不好不壞,但有可能是壞的嗎?
SM 我做一件事我可能覺得有意義,但別人覺得沒有意義,這要怎麼判斷?
Kris 解法很簡單,因為對你而言是好的就有意義;而當別人覺得那件事不好時,他就不會認為你做的事有意義。
鱷魚 剛剛和威瑪談時,他的意見是意義不分好壞,只有在意義影響到他人時才會有對他人有好或有壞。
威瑪 剛剛我們談的意義都是在講效果,所以意義的好壞依賴在效果的好壞上。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 20120723(B3)/「意義喜三小」的意義

筱祺 問「意義喜三小」這種問題有意義嗎?
兔子 意義就是,可以滿足我求知的渴望,做哲學訓練的渴望。
Kris 因為彭明輝。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 20120723(A5)/師兄女朋友的指涉

師兄 如果「蘋果」的意思就是「大家都看得到的那種紅色、圓形的水果」,而且人人都指得出來;但那些虛構事物的意思要如何建立?畢竟沒有人指得出來那些東西。
喻萁 可以把想像的內容具體呈現(畫、做模型……),這樣就有東西可以指。
師兄 (不敢不)滿意。
Kris 我來解釋這個問題的哲學意義,(接下來是語哲教學)……指涉理論……描述詞理論……羅素……Frege……洪志豪是專家。也可以去找王文方老師的《語言哲學》。

2012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超自然篇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 20120723(B1)/上帝存在?

益新 上帝是否存在?
筱祺 只有四種答案,是、否、不知道、拒答。但討論不出結果。
艾利 這會不會只是立場問題?
Kris 會選什麼答案確實是立場問題,但選擇立場依然會有根據,而不同立場間的根據依然可以比較好壞。
晏翔 有個論證是奇蹟論證,認為有奇蹟就有上帝。但奇蹟難定義,似乎依賴人的主觀好惡判斷。
Kris 為什麼奇蹟跟好惡判斷有關?
晏翔 雖然有些人覺得奇蹟就是那些很難發生的事發生了,難以說是巧合,只好說成奇蹟;但事實上卻有很多人也會把明明很好解釋也很常見得事情說成是奇蹟。因此奇蹟看起來其實跟一個人自己想不想把某件事看成是奇蹟比較相關。
Joe 這種問題很常見,但遇到這個問題第一個要確認的是「上帝」的身分和內涵有什麼?
益新 就是基督宗教的上帝。
艾利 如果是基督宗教的上帝,根據歷史祂們已經死了,所以是以靈魂的形態存在?
Zeke 根據教義,耶穌受人的罪而被釘死然後復活,以靈的方式存在。靈和魂是分開的。
艾利 如果上帝的存在是以這麼特殊的方式存在,那舉證責任在主張存在的那方。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 20120723(B2)/靈感力

彥邦 為什麼人的靈魂能被某些人感知出來?
艾利 舉證責任在感知得到的人身上。如果有人真的感知出來,究竟他們確實感知到靈魂,還是幻覺(hallucination),這不能被(我)回答。
彥邦 我想宣稱自己感知到靈魂的人多半是錯覺(illusion)。
艾利 我再重新思考一遍,對這問題的新理解是,這或許是在問那些有這種能力的人,如何獲得那種能力?
John 會不會其實大家都能感知,只是只有部分的人承認那是對靈魂的感知;或者,那些人真的有感知到一些什麼,只是那不見得是靈魂。(這不就是錯覺嗎?)

2012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人際關係篇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 20120721(1)/同情與歧視

筱祺 同情有時是不是歧視的表現?通常同情來自事實根據時不算歧視;但若僅是自認有根據,卻不符合事實時,就算歧視囉?
Jerry 若視歧視為上對下的態度,那同情就是歧視,因為同情是將對方視為低下的。
筱祺 這不是我的意思。不是指上對下的態度,例如,有些人認為出身單親家庭會容易做出格的事情,因而同情單親家庭的人,這是歧視嗎?
雜烙 這個問題問的是歧視單親家庭?還是歧視行為人?(筱琪:單親家庭)
Kris 假設出身單親家庭會造成行為偏差,那是歧視嗎?(筱琪:是)
小強 我猜筱琪擔心的是刻板印象。因為對某些人來說可能出身單親家庭會造成行為偏差,但不是所有情況都一樣。這時候的同情可能就會以偏蓋全。
喜餅 同情單親家庭的青少年容易做出格的事就算是歧視,若同情單親家庭僅是因為單親家庭生活辛苦,後者應該就和歧視無關。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 20120721(2)/禁忌與欲望

筱祺 愈是禁忌愈想做。很多成人是因為被禁止所以才侵犯少年。那麼,究竟是有人想侵犯少年才會禁止?還是禁止導致了有人想侵犯少年?(不只是變態更變態,可能Kris也變成變態)
Zeke 沒有因果關係。想做禁忌的事情只是因為我們想做,不是因為有禁忌,禁忌了也不會讓我們更想去做。
筱祺 不是很滿意,但不知道如何回答。
威瑪 不知道誰說過,禁忌會讓人聯想性和死亡,進而毀滅自己的人格。但毀滅後會重塑一個新人格。
Kris 你的意思是,排斥禁忌是因為禁忌會造成自我毀滅。至於禁忌存在會不會讓人更想去做,這是依賴經驗研究的心理學問題。
瀚緯 侵犯少女的人有可能迷戀犯罪,也可能害怕犯罪,法律是用來嚇阻害怕犯罪的人,而不是針對迷戀犯罪的人,因為對迷戀犯罪的人沒有用。而法律對少女的保護則是建立在嚇阻那些會因為法律(禁忌)存在而不敢犯罪的人。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 20120826(5)/「家」

Doris 如何定義「家」?
梓名 就空間上來看,我取住的空間就是「家」;但這種界定會有一些困擾人的例子,例如移動的居住空間(車、游牧)。就個人感受而言,那就不只是空間,還包含了同住的人之間的人際關係。但除了這兩種之外,我還好奇有沒有其它的可能性?例如,自己一個人能不能成家?
Doris 同意。
Jose 那我們可以擁有很多個「家」嗎?
Doris 我想,心理上我們能夠真心誠意認定為「家」的地方只會有一個。
梓名 那那個獨特的,只有一個的「家」到底是什麼?如果我是個孤兒,沒有原生地,我會有那種對我而言有那個獨特意義的「家」嗎?又例如,那種可以讓我有各種獨特感受的家,能不能分成不同的感受分散在各個不同的「家」裡?
Ya-le 前面提的差別在英文裡可能是home/family的差別?
Doris 我覺得應該是home/house的差別。
蘿蔔 這個問題用「定義」來問可能會產生問題,畢竟「家」的概念是很含混的,一定要為「家」找一個明確的定義自然會遇到各個問題。
詹賢 在外租屋時,即使那些地方都不是自己的,但還是會感受到「家」的情感;但住學校宿舍時,即使用一樣的傢俱,跟一樣的朋友同住,卻感受不到「家」的感覺,why?
呦呦 在外租屋畢竟是自己找的地方,但學校宿舍就是用抽的或分配的,這就沒有那種親密感。
豪豬 家恐怕就是個有人會關心你的地方。
C.C. 引用小資女的一句話:「『家』是你知道有人在等你的地方,沒有人等的地方就只是『房子』」
詹賢 若我期末報告沒交,教授研究室就變成我家了,因為教授在「等我」交報告。
小樹 小資女那句話會和「一個人也能成家」衝突。
梓名 或許我只有自己一個人,但我依然可以跟房子裡的其它東西培養出感情,甚至是寵物,這樣也應該能算成家。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 20120826(6)/外遇

阿默 只有自己知道,外遇是否就無所謂?
鈞冠 我認為無所謂,但沒有好理由,而且我覺得最好不要這樣。
阿默 設想一個情境,有個我哈很久的女明星,有天我一個人在渡假時遇到那個獨處的女明星不但有獨棟小木屋,還邀請我去她家,甚至邀我過夜,固然我已經有伴了,但我很哈啊,知道的又只有我跟女明星跟小木屋,可以上嗎?
Doris 限制一夫一妻的婚姻(或伴侶)制度是很怪的,伴侶共同生活的協定是個人和個人間的契約約定,因此究竟要是怎樣的伴侶形式(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都是隨人意願制定。畢竟人性有互相吸引的本能,即使發生感情中的外遇事件,也不要看得太嚴重。
詹賢 題目說的是「只有自己知道有沒有所謂」,似乎預設了「別人知道就有所謂」,因此Doris提的合意情況就不在討論之內。在這個前提下,如果只有我自己知道,那和我去廁所打一槍的意義是一樣的,why not?
小樹 我們應該先釐清外遇之所以不被允許的理由,而「有沒有別人知道」與外遇能不能被允許無關。
B.U.X. 「只有自己知道」就意味著第三者被騙/被下藥/被殺……嗎?
蘿蔔 我不會做,因為那和我的價值觀衝突。
豪豬 人有佔有慾,所以會排斥外遇。但只要不知道,佔有慾就不會發作,這時候只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那就沒關係。

2012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性別篇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 20120723(A2)/色情與言論自由

饅頭 若根據統計能得出色情流通的社會性犯罪比例較高,可否以此證據限制色情的言論自由?
孟豪 憲法有規定「除為防止妨礙他人自由,避免緊急危難,維持社會秩序,或增進公共利益所必要者外,不得以法律限制」,意思是,當這些情況未發生時不能限制自由;而當這些情況發生時,並不見得就可以限制。例,酒店附近很多人會喝酒開車,這很危險,但我們不會因此限制附近的人開車,而是限制喝酒開車。
饅頭 要加強這個論點,是真的有因果關係,不只是統計相關而已。這樣能限制嗎?
雜烙 有因果關係也不一定能支持,因為色情只是原因之一。
喜餅 除非它是唯一的原因。
益新 或它影響最大。
Kris 在判斷某個導致一壞結果的原因是否該被禁止時,有個判準是,阻斷某個原因的成本效益比最高,就阻斷那個。
威瑪 我贊成若那是事實就應立法禁止,之後再用它法解決性犯罪問題,接著就可以逐漸再開放。
益新 如果禁止的那樣就是主要原因,就必須繼續禁止。
饅頭 我預設時就是視它為根本原因。
Zeke 要看比例多高,畢竟像我們這種看色情刊物卻很溫和善良的好人而言很不公平。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 20120723(A4)/色情與藝術

鱷魚 藝術與色情如何分別?
饅頭 會不會有故事性有文字表述就是藝術,但後來發現不是。後來想到的區分是,藝術會影發肉體外的感應,但色情卻只有肉體的效應。所以只要有其它感覺就成為藝術,沒有感覺就不是藝術。因此藝術/色情的區分見仁見智。
鱷魚 換個立場來說,要看創作人創作的意圖。如果一開始就是要拍A片那就只是A片。
Kris 美學上也有類似的爭議,作者說了算?還是讀者說了算?那用昨天的女演員舉例,她出的控訴書要怎麼算?
鱷魚 對一部分人來說是色情,但對其他人而言不是。
Kris 這可能背叛「作者說了算」的立場。
艾利 藝術和色情或許沒有二分的界線,或許色情是被包含在藝術裡的,藝術也可以有色情的效果。
益新 我不認為色情被包含在藝術裡面,色情和藝術可以有交集,但這不表示它們誰屬於另一個。
John 艾利的意思可能是,色情作品的形式要求與藝術是相同的,剩下的就只是對其內容的評價問題而已。
兔子 有些作品的內容和色情作品類似,但不是為了要影起色情的效果,這種不算色情,而是藝術。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 20120723(B6)/性別

Gym 在討論同性戀(性別)問題時,如何界定「男/女」的區分?應該由肉體來界定或者用心理認同來界定?
鱷魚 如果連「男」或「女」這種概念的界定都很不清楚,那性別的界定方式也很困難。
Gym 既然男女很難分,為什麼要分性別?目前的分法似乎依賴生理構造,但卻有很多經驗問題。
SM 有人外表性徵都是女的,但到要結婚時才發現沒有子宮,做了基因界定卻發現是男的。
孟豪 男同性戀在自我分類時不見得會用性別分類。
喜餅 同性戀強調自己是同性別,因此不希望用傳統的性別框架來限制關係的可能性。
阿踹 性別分類概分有「生理/心理/慾望對象」這三種分法。這也只是概分,無法有明確的區分。但不同制度會有不同的目的,這時可根據目的來採取適用的分類法。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 20120825(5)/性解放

Doris 性解放是否意味完全的女性解放以及父權瓦解?
豪豬 性別的解放不應該只有「性」的部分,還有更多其它社會、經濟、政治……等制度上的解放。因此性解放並不意味完全的女性解放;同理,父權的宰制也不見得會完全互解。
Doris 同意!
阿默 性解放和父權瓦解有關係嗎?無論女性如何解放,家裡依然可能是男人當家。
梓名 性解放或許不只解放女性,同時也解放男性。

2012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法政篇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 20120723(B7)/百分之百的測謊機

晏翔 準確率百分之百的測謊機是否能用於法官辦案?
彥邦 可以。既然是百分之百,這個工具就能測出他說的話的真偽,這對瞭解案情當然有幫助。
晏翔 有些情況是,有人在主觀上認為自己沒有做弊,但行為在客觀上卻是做弊。
雜烙 或者更極端的情況,我認為自己做的事情沒有錯,雖然事實上有錯,這都不會使我被測謊成功。
益新 我想法律上之所以認為這只是間接證據,是因為那都不是百分之百的測謊機。
Zeke 指控人有罪是嚴重的國家行為,即使是準確率百分之百的測謊機,由於答案只有簡單的是或否,這種間接證據不足以證明一個人有罪。
孟豪 看大家是否認為測謊機是百分之百正確。大家都認為的話就可以。因為問題可以設計,良好設計的問題就可以問出「事實」,而不只是當事人的主觀信念。
喜餅 如果狀況是我以為我有殺人,但事實上不是我殺的。這時候測謊機會顯示人是我殺的,但根據這個證據所做的判決就會是誤判。(Zeke、威瑪都同意上面這個意見)
艾利 如果原問題只關心能不能「幫助」斷案,那當然有幫助,雖然有瑕疵。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 20120825(4)/共產黨

Doris 中國共產黨的存在是否意味著中國人世界不必有民主?民主不見得適用於所有種族嗎?
番茄 中國人世界可以是民主的也可以不是。
Ocean 共產黨(或共產主義)本身與民主不互斥,或許中國共產黨並未實施民主制度,這世不表示中國共產黨和民主互斥。
Doris 民主制度是世界上對一個合理政治制度的主流意見。那與這種民主制度不同的共產思想就真的不好嗎?
智皓 釐清一件事,共產是經濟體制,民主是政治體制,兩者不見得互斥,無法放在一起比較。
Ya-le 中國共產黨也不代表共產主義。
Kelly 我想Doris想問的應該是專制政制是否真的(跟民主比起來)是不好的?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 20120825(6)/多數決

八毛 依照多數人的利益所做的決定就是最好的決定嗎?
呦呦 應該要考慮到「全部人」的利益,這才是最好的決定。可是在執行上會有困難,因為決定者往往是少數人,因此思考上會受限制。而且怎樣的利益才是全部人的利益是很難判斷的。但即使如此,執行者和判斷者依然要考慮到全部人的利益。
八毛 假設決定都可以被準確執行,那能夠滿足多數人的利益的決定是否就是最好的決定?
呦呦 依然並非按多數人利益所做的決定就是最好的決定。
B.U.X. 希特勒所做的決定都是考慮某個特定種族的多數人利益,但他的決定往往是很不好的決定。
小樹 少數弱勢的族群之利益通常會被忽略,但這些決定即使忽略了少數人的利益依然是依多數人利益而做的決定,這種決定還是壞決定。
陳北 都更也是多數人為自己的利益要拆少數人的房子。但這種決定也不是好決定。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 20120826(4)/死刑

巴斯 生命是自己的,為什麼國家可以執行死刑?
詹賢 死刑的目的是嚇阻犯罪而非報復。因此可以幫助兩種人,無辜的人將更不容易被傷害;潛在的犯罪者將不會犯罪。基於這兩種莫大的益處,國家因此可以正當地執行死刑。更何況,死刑犯往往是明知這麼做會被判死刑仍要犯罪,因此這是罪犯自己的選擇。
阿默 雖然看似死刑犯的行為是自己的選擇,但死刑犯不見得能夠為自己的行為負起完全責任,而死刑卻是完全責任。因此不應有死刑。
巴斯 嚇阻的話,那應該所有罪都定死刑;另,並非所有情況下自己都必須為自己選擇的行為負起法定刑責,特別當法定刑責不合理的時候(例,不合理的集遊法);國家可以限制人民的自由,是基於人民將那些由自己的生命產出的自由分出一點給國家運用,方便國家實施統治管理,但生命畢竟是那些資源的基礎,因此無法讓渡。
鈞冠 死刑罪行往往都是重大罪行,這些人不當地剝奪了他人的權利,此時國家就應該為了對那個被剝奪的權利的保障義務,剝奪那個犯罪者的相應權利做為補償。
巴斯 我被禁止取走他人的生命,不蘊涵國家因此可以正當地在我取走他人生命後取走我的生命。
艾肯 題目說「生命是自己的」,但生命真的是自己的嗎?如果生命真的是自己的,為什麼政府可以設計一些制度強制人民保護自己的生命?
B.U.X. 詹賢提到死刑犯的生命和因死刑犯的生命而得救的生命之間的比較可能是不當的,特別當我們若承認每個人的生命都有獨特性時。

2012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倫理學篇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 20120723(B4)/殺生

雜烙 你覺得人能不能為了滿足自己的偏好而任意處理人以外的動物?
威瑪 完全可以啊。
John 為什麼可以?
智皓 為什麼不行?(←小白)
雜烙 為什麼可以?
威瑪 除了被強迫外,每個人做的任何事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偏好而做。這不是做道德評價的依據。
喜餅 同意,但並不是所有可以滿足偏好的事都可以做。例如,我們不能任意對無辜者造成傷害,如果動物也是無辜的,就不能任意傷害。
艾利 人類會「處理」人以外的動物一開始就是因為食物上的需求,如果最慘就是殺來吃,那還有什麼不能做?或至少說,就以食物需求為目的而言,這是可被允許的。畢竟若反對殺生是對生命的尊重,則人類連植物也不能吃。
喜餅 有種觀點認為人是最特殊偉大的物種,但既然我們如此偉大,我們的責任也更重。例如,我們就必須負責不讓其他物種滅亡。
威瑪 我的立場是,人可以任意處置任何動物,不只人以外的動物,也包括人,所以都是平等的。(道德虛無主義?只有偏好沒有道德?)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 20120825(8)/道德的基準

阿默 道德的基準是否以不傷害他人為起始?
Doris 不傷害他人不見得道德,那麼道德的基準恐怕就不是不傷害他人。
阿默 之前與人討論時,有人提出任何行為只要不傷害他人,都是道德上允許的。但「傷害」是什麼?只有肉體的傷害算傷害嗎?精神上的算嗎?經濟上的算嗎?而且,人和人的互動必然有傷害,是否人和人的互動就必然不道德?
巴斯 如果傷害是錯的,那為了避免別人傷害他人而阻止那個別人,也會造成那個別人的傷害,這樣也是錯的嗎?
Doris 傷害壞人似乎也不是錯的。
小樹 阻卻違法的概念若在道德上應用的話,也會使某些傷害不是錯的。
詹賢 設若「傷害」包括所有可以設想的傷害種類,那麼,有些傷害是錯的,但有些傷害不見得是錯的。
豪豬 道德並不是以不傷害為基準,而是以做善良的事為基準。畢竟有可能造成許多傷害可以是更善良的(例如,可以造成更多利益)。
詹賢 只有善良的意願是不足的,如果沒有恰當的判斷和認知,光有良善的動機依然可能做出許多不道德的行為。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 20120825(9)/道德的規範力

C.C. 為什麼人必須遵守道德規範?
嘉柔 這問題似乎是在問,人能不能不遵守道德規範?但違反道德規範的行為往往是會造成對他人的侵犯,例如妨礙他人的自由或權利,基於每個人都有自己不想被侵犯權利和自由,基於這種每個人都擁有的想法,因此有道德規範產生。那麼,人必須遵守道德規範,就是為了避免自己侵犯別人的權利和自由,也是為了避免別人侵犯自己的權利和自由。
C.C. 道德其實是多數暴力。僅僅只是因為多數人認為某些事是對的,因此就將那些事情視為是道德的(對的)。這種僅僅只因多數人同意的道德規範不見得就是正確的,因此就不必要遵守。
B.U.X. 上述兩位談的「道德」恐怕指涉到不同的東西。嘉柔談的「道德」是自發性的,而C.C.談的則是外在規範的。

2012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理性篇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 20120721(3)/理性的知識

Luna 知不知道一件事是真的,跟要不要拿這個資訊做為判斷依據,對一個人是否理性有影響嗎?
阿仲 以重症之家為例。當里長(智皓:是鄰長啦!)拿「癌症會傳染」當做拒絕重症之家的理由,是符合工具理性的。
Jerry 在做理性判斷前要先蒐集資訊,並從資訊中選出他認為正確的資訊來做為判斷依據。
Kris 理性不能保證你做出正確的選擇,但至少要符合自己相信的那些事。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 20120723(A1)/消極

彥邦 人為什麼不能消極?就道德常識而言消極不好,所以人不能消極嗎?
晏翔 道德常識一定正確嗎?
彥邦 不一定。
Kris 解決!
Kris 其實還有推論空隙。道德常識不一定正確,但依然有可能正確。所以不能只到「有可能」錯,而必須推到「真的錯」。
晏翔 佛家說,面對人生的荒謬或兩難要用無我來面對,這就是一種正確的消極態度。但這說法也有問題,因為無我的動機建立在有我。
Kris 有些人聽到無我就會反感,因為明明就有我才會無我。但無我可以只是在描述某種境界或心理狀態,我當然不可能消失,但我的某些重要心理特徵有可能被排除。如果把「無我」視為一種修辭,就可以解釋其理論一致性。這是寬容原則。
喜餅 人要積極是因為社會的前進需要它!就像不能殺人是因為人人殺人會崩毀社會;同樣的,人人消極社會就無法進步。
Kris 若要這樣說明人有不消極的道德義務,必須先說明人讓社會進步的道德義務。
喜餅 我倒不覺得這是道德義務,只是它有好處。
谷學 消極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Kris 原來提問的人可能不是要談這種有目的有計畫的消極,而是單純的消極。
Gym 若同意「假設人人都做某事會對社會不好」能夠禁止或反對某種行為,可能面臨滑坡論證,變成很多行為都要被禁止。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 20120825(2)/理性與本能

小黃 理性是否只是本能的延伸?(本能就是不透過學習而有的能力。)
小樹 理性是反本能的。本能是單純的刺激反應,但理性是對刺激反應的反省和思考。
小黃 我的問題是,即使學習而來的那些能力,也都是基於我有某些本能進而發展出來的。因此這些學習而來的能力只要是基於本能而有的需求,就是本能的延伸。那,是否人所有的行為都是要滿足基於本能而有的需求(因此是本能的延伸)?
小樹 我不認為所有行為最終都能滿足自己基於本能而有的需求。例如捨生取義(利他行為),這類行為就不是為了滿足自己基於本能而有的需求。
Ya-le 利他行為表面上看起來是為了他人,但最終依然可以找回自己身上擁有的本能需求。例如,我們基於本能會有保護家人和後代子孫的需求,所以會做一些有利於他人的行為。
詹賢 問一個有待釐清的問題:讓自己過得快樂(或避免自己痛苦)算是人類的本能嗎?
艾肯 人類當然有趨樂避禍的傾向,但不見得是本能。
詹賢 有人主張無論自己做什麼都是為了自己好過,例如福島核災那些堅守崗位的人,之所以能夠冒大險堅守崗位是因為如果當初不堅守自己的崗位,後半輩子都會活在自我譴責的痛苦之中。如果趨樂避禍是一種本能,則其實核災英雄的利他行為其實也是為了滿足基於本能的需求。
C.C. 本能是個體行動最底層的理由,而人類是特殊的行為個體,他們擁有超越本能的行動理由,例如道德觀,這種利他行為的理由是和本能衝突的,也是這種理由使得人類真的是一種特殊的行為個體。
Albert 利他和利己不見得衝突,例如打長毛象我一個人很困難,但很多人一起行動就更容易成功。這種利他就能夠促成利己的結果。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 20120825(3)/理性是什麼?

Jose 什麼是理性?
阿默 理性就是客觀分析,使人必須依循理由去做事情。
Jose 同意。
Doris 理性跟經濟學有關。因為個人的能力小,能利用的資源也有限,因此必須用最少的資源來達成最大的效益,這中間的思考就是理性思考。
Simon Doris談到的只是阿默所說的眾多理由的其中一部分,還可能有其它類的理由不是透過經濟思考可得的。
小黃 Doris的說法有一個反例,我就是個暴發戶,有錢得不得了,找了一堆人來幫我蓋一個大金字塔放遺體。這種行為理性,但是不符合用最少資源滿足最大效益的條件。
阿默 一個行為是否理性的判斷可能會隨著時代而改變。現在我們會認為蓄奴不理性,但早期卻不是如此。
小樹 理不理性不能只看行為本身,要看行為和行為理由之間的關係,蓄奴雖然不道德,但可以是個理性的行為,因為它可以滿足自己的需求。
Doris 這個行為雖然能夠達到最大的效益,但其實不太理性。
艾肯 上面所談的效益是否包括個人內心的幸福感受?
小黃 效益是大家的效益。
Albert 不理性是否代表感性?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 20120826(1)/謬誤該避免嗎?

巴斯 為什麼要避免謬誤?不能糊塗地活著嗎?
Rita 可以啊。
巴斯 超滿意。
艾肯 如果不避免謬誤,會容易在社會上形成某些錯誤的價值觀。
Rita 但謬誤不是價值觀的錯誤。
Albert 為什麼要避免社會上錯誤的價值觀,不能糊塗地活著嗎?
鈞冠 若不避免謬誤,可能會縱容統治者愚民統治。
蘿蔔 第一、誰要避免謬誤?第二、要避免哪些範圍內的謬誤?如果是個人要避免只跟自己有關的謬誤,那不重要;但當謬誤可能影響到多數人時,就應該盡可能避免。
艾肯 個人/公共的區分很難界定,有些以個人名義發言的言論仍然對公共有影響。
蘿蔔 很多區分都有中間的模糊地帶,但兩端仍有清楚的例子,至少在這些例子裡我們可以做出判斷。
艾肯 正是因為那些模糊地帶有待判斷,這些判斷就依賴知識的取得,這些知識的取得依然要透過避免謬誤的手段取得。
巴斯 身邊有很多人渾渾噩噩地過日子,他們之所以如此生活是因為生活裡有更多辛苦的事要忙碌。

2012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公共事務篇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 20120721(4)/流汗流血為哪椿?

威瑪 我們要隨手關冷氣嗎?假設一個個小市民節電的效率遠不如企業節電的效率,那小民市流汗流血為哪椿?
阿踹 分兩種情況,有些行為是好的,但在某個情況下會沒有效果,這種行為可做可不做;但若有些行為是好的,但在某些情境下會變成壞行為(或會有壞結果),這時我無法做普遍判斷。
威瑪 我的意見相同。
小強 就冷氣的例子來說,並不是沒有效果,而是效果不大。但效果不大只是因為個人行為的效果不大,但若集體執行就會有巨大效果,因此仍應該做。至於毒氣室的問題,這時只是有兩個原則彼此衝突所以難以判斷,只要能夠判斷原則的高下或優先次序,問題就能解決。
益新 毒氣室的詮釋怪怪的。要不要叫醒他人取決於叫醒的後果是什麼。叫醒後只是增加痛苦且不能獲救,那當然不要叫醒。
阿踹 那就把例子設定成,叫醒後會有微小的機會救活大家,但若救不活則會大家都痛苦而死,這才是一開始的例子會難以判斷的設定。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 20120721(5)/美麗灣蓋不蓋?

喻萁 美麗灣蓋不蓋?當地居民有些期待開發帶來的經濟效益;外縣市則期待自然環境可以保留。當地人對這個衝突通常主張:不住在這裡的人沒有資格發言。這合理嗎?
葡萄 對居民來說,外縣市的人並不是親自承擔發展或不發展的後果,因此當地人的發言資格最充分。
喻萁 當地人想的是經濟問題,外地人想的則是環境的永續經營。雙方的意見沒有焦點。
小強 如果衝突是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衝突,那這和是不是當地人沒有關係,而是要談哪一種價值更基本,更應該被追求。
喻萁 問題是,這些論點都會被他們放大絕。
喜餅 像中國正在發展,但因為發展需要基本工業,所以會提高碳排放量。可是現在的全球需要低碳排,中國不能因自己想開發就違反這種普世價值。
他人 中國可以質疑,為什麼你們當初可以亂搞,我比較晚開發就只能吃龞?
喜餅 但當初開發的國家並不知道那會破壞環境,現在知道了就不應犯錯。關鍵是這個問題影響的範圍不只有中國,而是全世界,這時候就不能只考慮中國的意見。
雜烙 當地人跟外地人都是台灣人,如果這個開發案會影響到整個台灣,則不管哪裡人都有資格介入。
Kris 這當中還有很多經驗問題需要釐清,現在難有結論,我們可以先換下一題。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 20120723(B5)/胖子的責任

晏翔 若機票像行李一樣設定體重價格區間,這是否道德?
window 若按體重區隔票價是為了成本問題,那這麼做沒有道德問題;但若事實上體重對成本的影響沒有大到足以讓實施這種策略成為有效益的,這就不道德。
晏翔 某個經濟學家的經驗是,他的行李超重一點點,就被多收錢,但他自己的體重卻很輕,比另一位客人輕多了,因此收一樣的票價就更不公平。
艾利 有些超重太多的人,是否會被航空公司要求多買座位?
晏翔 事實上有。
雜烙 假設那個人並非自願變胖,多要求他的責任是否公平?
John 如果小孩從小成長在多殺人的環境裡,長大出去殺人是否必須負責?
Kris John不要鬧場。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 20120825(1)/學英文

Ya-le 孩子學英文不能輸在起跑點上嗎?
陳北 不想輸在起跑點就是想先開始。但是先開始不見得最後會贏,太早開始搞不好會有什麼副作用。
Ya-le 我同意!
Albert 但也不能太晚學吧,不然會有一些難以更改的習慣。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 20120826(3)/幸福

昱慧 請問人應該主動關心或思考何謂「幸福」嗎?
B.U.X. 不需要。不用管別人是否關心這個問題。
昱慧 「幸福」有很多定義,例如政府會用GDP來表徵幸福,聯合國也有幸福指數調查……等。無論這麼多單位如何討論幸福,我想問的是,人是否應該自己去思考什麼是「幸福」的意義?
小樹 雖然我覺得應該,但並不是強制的意味,只是認為如果一個人做這種思考的話,將會對自己有更高的效益。
Laura 人天生有趨向幸福的本能,因此不用刻意思考,本來就會自然地追求幸福。
艾肯 我認為「幸福」來自同理心,如果不去思考自己或他人的幸福,將會無法關心別人的生活是否幸福,這對社會整體而言是壞的影響。
昱慧 或許可以將上面的說法理解成,把自己的幸福用關心他人的幸福來界定。
B.U.X. 一、我想確定「幸福來自同理心」是否合理?二、至於關心他人的幸福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是,會不會將自己認定的幸福強加在他人身上。
梓名 幸福可以有相對於不同主體的不同意義。
Jose 正是因為幸福有這麼多元的可能性,那麼要關心他人的幸福就更迫使我們要去思考「何謂幸福」這個問題。
Kris 基於大家都很感興趣,插播一個新問題,「基於每個人對幸福的認知差異很多,因此現行的社會福利制度是否應該要改變?能否舉例?」
C.C. 聽聞過有一個家庭的生活環境很苦,大家因此資助了許多自己不需要的東西,但對這個家庭來說,這些別人不需要的東西卻能使他們感到幸福。這似乎意味著幸福感的差異可以指示出某種社會的不平等。
詹賢 一個案例是政府認為一個單親父親無法好好地養大他的小孩,因此要強制將他的小孩帶到幸福的家庭去,但事實上父親和小孩都認為彼此相互依賴的生活才是幸福的。
阿默 外來的殖民者的文化侵略和宰制,用自己觀點下的進步生活或幸福來強制改變他人的生活。
祐作 新聞報過一個喜歡在外面流浪的老人,社工和警察遇到他就會將他帶回家,但他自己其實比較喜歡流浪的生活,認為那種流浪的生活才是幸福,因此警察和社工的干涉其實破壞了老人自己的幸福生活。
Ya-le 要舉出反例其實很容易,但重要的討論應該是社會福利的制度應該如何修正,一個簡單的修正不依賴在政府必須替大家思考各種多元的幸福觀的要求之上,只要福利政策的執行是可以讓人民選擇而非強制的。

2012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經濟篇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 20120721(6)/代理孕母

window 代理孕母能不能執行親權?代理孕母必須放棄親子關係,這是否將代理孕母工具化而侵犯人權?
Gym 若代理孕母本來就不想養,那不會有能不能的問題;但若都想要,則讓人很困擾。至於強制代理孕母放棄親子關係的問題,若這是雙方的合議契約內容,對父母沒有侵權問題,反而是小孩的人權未被重視。
Window 代理孕母如果自願放棄當然不算,但我想問的是,當這個契約內容變成制式的,這樣的產業本身會不會造成倫理的問題?
Zeke 請問這裡的代理孕母是精卵都跟她無關的那種?還是用孕母的卵子的那種(Kris不要興奮)?
window 選Kris會興奮的。
智皓 就算是會讓Kris興奮的那種,也不是用Kris以為的方式受孕啦!
Kris 覺得這情況代理孕母有反悔權的?(應該:九;不行:九)
Luna 這是契約自由,這種工具化無所謂。至於能不能有反悔權,要看當初的契約內容。
Jerry 剛提到父母選擇的問題,Gym認為反而是小孩的人權遭侵犯。但小孩有對父母的選擇權嗎?如果沒有的話,這裡也不會侵犯人權。
Gym 畢竟在離婚的情境裡,小孩的意見也必須被考慮,但孕母的情況仍然不同,所以難以判斷。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 20120825(7)/電影院與自由市場

嘉柔 假設首輪電影院的收入為a+b,二輪電影業出來後分吃了一部份(大概就是b),對原本可以拿到更多所得的電影創作者或公司來說,「自由市場」的形象足以幫二輪電影的存在說話嗎?
走路 如果自由市場是讓競爭者彼此公平競爭,而首輪和二輪電影院只是針對不同的市場和群眾,因此沒有分吃的問題。
嘉柔 同意。
Ya-le 這是哲學問題還是市場調查的問題?
Kris 是哲學問題,但不是直接丟給哲學家就可以回答的問題。因為裡面確實有一些必須先確認好的經驗資料,例如,二輪電影的收入是否有一部分會歸入影業收入。
小樹 假設二輪電影院真的會分吃,但會有這種產業就是因為市場上確實有需求,那自由市場精神那當然就會支持二輪電影院的存在。
八毛 另外一種情況是,二輪電影院可以幫影業找到新的消費市場,這對影業可以是有幫助的,則依然可以被自由市場精神支持。


暑假簡單哲學講座大逃殺 20120826(2)/拍賣醫療

維仔 拍賣醫療行為做為公益,這是可以的嗎?(例:競標感冒治療,將收入做公益使用)
黃玄 醫生只要知道病人有病就應該要醫治。但針對這類行為而言,如果這種病人數會增加,就不可以如此;若人數是固定的(或至少不會增加),那就沒關係。
C.C. 若這種醫療拍賣是在正常的醫療行為之外的額外服務,那就是可以的。
巴斯 拍賣和公益是兩回事,拍賣本來就可以接受,跟是否用做公益無關。醫療行為可以拍賣是因為醫療行為是種商品,本來就可以拍賣。
黃玄 我的答案也是跟公益無關。
豪豬 如果醫療資源是有限的,那無論是否做公益,將醫療行為拿來拍賣,意味著只有有錢人可以得到更高的醫療品質或健康品質。
Albert 賺錢就是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為什麼有錢人不能用錢來提高自己的醫療服務的水準?

Friday, August 3, 2012

期望值再探:人生有限悖論

文/Bill

〈逆天賭徒論證〉, 筆者認為前文已使用確實、沒什麼爭議性,而且簡單的方式讓巴斯卡的賭徒論證一刀斃命。文中主旨正是「我們不僅不知道上帝存不存在,更不曉得上帝存在且信上 帝的效益是獲得永生與無上幸福,更遑論量化此效益值是無限大」。筆者並非斷言賭徒論證沒有任何藉著修改而敗部復活的可能,但即便有,其修改後的樣貌大概也失去了原有的核心精神。

本文以及接下來可能出現的一系列文章已不著重在巴斯卡的賭徒論證,轉而探討機率與期望值問題的餘波。

本文主要談的是人生有限悖論,這正好就是〈逆天賭徒論證〉文末注腳所說的論證,這同時也可以形成另一項對賭徒論證的質疑進路。

期望值的應用範圍極廣,機率也深植每個人的心中,也許連你自己都沒意會到自己是多麼頻繁地使用機率。

我們先問個問題。是不是期望值最高的選項,我們就應該選擇?

我想被這麼問時,你大概會反射性地出現第一感:「未必。」

那好,假使你認為未必的話,就要請問:什麼情況下不應該選擇期望值最高的選項?或者,你能否舉出一個反例?

念過哲學領域中倫理學的人,應該覺得這反例很容易舉。


沒錯,扛出哲學界名聲呱呱叫的康德是最容易的反駁方式。康德的倫理學觀點是義務論,在康德看來,一個行為是善的,跟其造成的結果無關,而端賴這行為是否出自義務。

例如,有個變態殺人犯在小學五樓抓了31名小學生,手中持槍,而你人在操場上。壞蛋送了一名小學生下去,小學生手上還持著一把刀。壞蛋這時要你親手拿刀把這小學生殺了,否則30名小學生全都要斃命在他槍下。而且你知道,這壞蛋很有個性,言出必行。

現在,如果我們把人命量化,就可以得出拿刀殺這小學生的期望值是

(100%) x (-1條人命) = -1條人命

而不殺這小學生的期望值是

(100%) x (-30條人命) = -30條人命

從期望值的角度來看,「似乎」手刃小學生是最恰當的做法。但根據康德的義務論,犧牲人命來救更多的人卻是不道德的。

看起來很奇怪,都是100%,有什麼機率可言?根本就是必然。沒關係這是小問題。

康德的不道德按鈕是這樣的,有一群人被困在一個房子裡,康德進不去,而且10秒後屋內就會噴發毒氣讓屋內501人慘死。現在康德面前有個按鈕,他可以選擇按 或不按。如果康德按了,屋內就會有一人因康德一按而送命,接著,有50%機率救500人,50%救300人死200人。毫無疑問效益主義者會按,否則通通 慘死,而且按了必然不會全死。但康德知道一按就有人被他殺了。

康德按下按鈕的期望值是

(50%) x (-1) + (50%) x (-1-200) = -101條人命

康德不按下按鈕的期望值是

(100%) x (-501) = -501條人命

但問題在於,康德義務論要成為反例的前提是,康德義務論必須是適切的。除了經典的死對頭效益主義以外,尚有德行倫理學與康德爭鋒相對。

本文並不打算切入這樣的倫理學探討。我要舉的反例是更無爭議性的,是在「簡單利益」的比較下,而這便是人生有限悖論。

這緣起於筆者國中無聊思考機率與期望值問題時,我不斷在想著,有沒有什麼情況是簡單利益的比較下,我仍然有充足的好理由選擇期望值較低者?

筆者人生中碰過不少教學優異的數學老師,但多數犯過一個錯:斷言賭場必定賺錢。這當然是錯的,要是賭場一定穩賺的話,根本沒有笨蛋會去賭場一搏。賭客上門的先決條件是,至少單場賭局是有可能贏錢的。既然賭客有可能贏錢,賭場自然有可能輸錢,也有可能輸到倒閉。是的,我現在正是在向你斷言,即便是拉斯維加斯的 大賭場,只要沒有作弊,都是有可能輸到關門大吉的。

當然,即便賭場有可能輸到關門大吉,但賭場實在很難賠錢,更別說輸到倒閉。問題是,為什麼?你也許會回答,因為賭場任何單場賭局的期望值都相當高。

錯。

確實,絕大多數的賭局對賭場來說都有相當優勢的期望值,賭場也少有賠錢的。但單場賭局的高期望值並不足以構成賭場幾乎穩賺的充分條件。

舉個反例,

某賭局對玩家而言,有10的-10次方的機率賠10的110次方元,除此之外,就是賺100兆元。對賭場而言,這賭局的期望值=

( 10^-10 ) x 10^110 + ( 1- 10^-10 ) x - 100兆

約 =  +(10^100 - 100兆元)

單就期望值來看,賭場賺爆了。但你覺得賭場到底是賺錢容易還是賠錢容易?賭場沒意外開張第一局就關門大吉了。

你很快就可以察覺到,我把機率極小化,又將其效益極大化。如果賭場這樣設計賭局,即使期望值高得不像話,但奇特的是,賭場卻是很可能賠錢的。

因此,其實世界上絕大多數的賭場是這樣設計的:賭場有較高的期望值,並且,任何單場賭局不論賭場還是賭客,贏錢的機率都不算過低。

接著呢,我們只要稍微變形一下就可以構作人生有限悖論。

今天你被人用槍頂著頭強迫參與一場賭局。賭局中,你有A、B兩個選擇,A有10的-10次方的機率賺10的110次方元,除此之外就是賠100兆元,B則是100%賺100兆元。

選擇A的期望值約等於10的一百次方減去100兆元,而B的期望值則是100兆元。選擇A的效益遠超過B,而且大了好多個數量級。但任何人都會選B。現在想想,為什麼期望值是A比較高,你卻還是想選B?

筆者認為答案大致是兩點。

第一是邊際效應。 同樣是10000元的差異,你的財產「從0元變成10000元」,以及「從100億變成100億零10000元」,實質對你而言的效益增福是不一樣的。在 你窮苦潦倒時,這1萬元的雪中送炭何其重要可貴,但對百億富翁來說1萬元卻無關痛癢。因此當錢大到一個程度時,其後的增福對我們而言已經意義不大了。

但真正的重點該是第二個:因為人生是有限的。或者該說,邊際效應是人生有限所造成的。

人 的壽命是有限的,人的錢財也是有限的,我們的慾望也有一定的程度,很少聽過有人抱怨不能當銀河系的統治者,或者哀怨為何不能當上帝的。我們不僅賠不起 100兆元,而且100兆元也足以供應任何人所需。因此我們自然不會想選A,為了那些沒必要的大量金錢,而賭上身敗家亡的後果。

那為何問題是出在人生是有限的?

因為選擇期望值較高的A在超級神仙賭局中仍然適用。假使有個長生不老的超級神仙,他有極為雄厚的賭本,例如10的150次方元。但是販賣星系的宙斯開價,一個銀河系要10的151次方元,而且賭局每秒鐘只能賭一次。這位超級神仙很想買下住著人類的銀河系,他就有很好的理由選A來賭,因為他大致可以因此更快買下銀河系。

因為超級神仙的壽命夠長,賭本夠厚,慾望夠高,所以他仍然有好理由選擇期望值高出許多的A,而這正是超級神仙與人類面對這場賭局的差異。

現在,讓我們回頭看看,人生有限悖論呈現的意義是什麼?

我相信很多讀者看到康德義務論時,很快就已經發現:其實期望值的應用經常有效益主義色彩。因為這正是在量化行為的結果,以供參考用。

而人生有限悖論要顯示的是:請不要成為期望值的奴隸。即便是簡單利益的比較情況,期望值也不一定該指導你的實踐理性。

事實上,這並不是期望值本身的問題。如果有問題時,其實是人類運用的方式有錯。期望值的計算是純粹的量化與機率運用的結果,它本身並沒有顯示任何的實踐方針。

把 這個論點應用在賭徒論證上,就可以說:「退一步說,即使上帝存在且相信上帝的效益是獲得永生與無上幸福,且量化其效益是無限大,我仍然有理由質疑應該相信 上帝。因為,假使對我而言上帝存在的機率實在太過低落了,我還是可以選擇賭上一把,選擇不消耗這些時間在宗教活動上。因為我的人生只此一遭,我的人生是有 限的,大可不必被這期望值計算所束縛。」

最後,我並不是要告訴你期望值已失去了它的意義與實用性。期望值運用仍然有著高度的應用性與參考價值,只是期望值並不一定應該完全指導我們的實踐理性。其實這關鍵在於,我們很難真正量化一個結果的效益到底是多少